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

市发改委关于对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12-30 作者: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关于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对

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市发改委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关于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的要求,市政府专题作了研究部署,对审议意见提到的各项问题进行了自查和整改。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汇报,现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下半年,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加大经济运行监测力度,强化精准服务和精准施策,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逐季回升,发展质量逐步好转。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1.2亿元,增长7.4%,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2%、7.1%和8.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2%和8.1%。1-11月,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4亿元,增长1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54.6亿元,增长10.7%;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5.2亿元,增长9%;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612.8亿元,增长0.7%,其中出口3927.9亿元,下降0.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处于102.1%的低位。

一、着力夯实发展后劲,积极培育经济新动能

一是拓展战略实施的新空间。有序推进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开展区划调整后市与相关区管理体制、新鄞州新海曙若干重大问题等研究,进一步调整中心城区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梅山新区申报正在加快推进,总体方案已经省政府转报国务院。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三中心”行动纲要的编制工作,出台“一圈三中心”实施方案落实部门职责;参与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结合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对宁波的定位和要求,积极推进都市圈发展战略制定,启动港口经济圈和都市圈联动机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等前期研究,加强与舟山、台州两地对接,各项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二是全面启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召开全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动员大会,制定出台了相应的行动纲要、实施方案和政策意见,明确把发展智能经济作为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重点聚焦八个优势细分行业发展。三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1.1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兑现工作。起草完成推进产业倍增发展计划实施意见,编制完成战新产业“十三五”规划。1-11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33.7亿元,增长10.3%;我市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7.7%。四是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创建。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出台进一步加快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政策意见,28个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和创建名单正式发布(含4个省级培育名单),积极筹备申报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

二、多措并举抓落实,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加大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强化合力攻坚,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督查组、重大项目代办经理人等制度,优化服务做好要素保障,对重点监管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张进度报表的“四个一”工作机制。1-11月,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2212亿元,占年度计划101%,186个新开工项目中已实现开工144个,开工率78%。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221亿元,占年度计划95%,预计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两批全省集中开工项目推进顺利,其中,第一批71个项目均已开工,完成投资177亿元,第二批183个项目已开工179个。二是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今年我市已争取到专项建设基金二批次49个项目60.9亿元,涉及棚户区改造等5大领域34个专项。第三批专项建设基金申报项目已经上报,力争全年超额完成100亿的目标任务。三是加快推进投融资改革。PPP基金入库项目140个,其中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566亿元,引入社会资本456亿元。宁波股权交易中心运营顺利,目前挂牌企业已达到426家。注资5亿元筹建专项建设基金担保有限公司,为我市民营企业争取中央专项建设基金提供担保,切实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四是促进促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围绕省里下达我市民间投资增长3%的全年目标任务,召开了全市促进民间投资专题部署会议,分解落实责任,积极解决项目推进落地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在建项目放量、开工项目提速、前期项目推进。同时,按照国家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26条和省18条意见,我市已起草制定相关实施意见,下步将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实施,着力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0月,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42家,提前实现年度20万吨的钢铁产能化解任务;出台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政策意见,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截至11月底,全市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14.6个月,其中商品住宅库存消化周期回落到9.3个月;出台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政策,截至11月末,金融机构累计核销不良贷款金额201.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02%,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出台降本减负35条政策措施,制定5个专项行动计划和13个配套政策,据初步统计,已累计落实兑现减负资金约198亿元;出台补短板创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意见,围绕补齐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民生服务等“六块短板”作了具体部署,实施方案陆续出台落实。二是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推进30项年度重点改革项目落地,245项改革任务有序开展。“四张清单”全部编制完成,市本级公开九类行政权力5612项。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印发实施《宁波市市县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放权事项目录的通知》,继续向县(市)区下放一批市县同权行政审批事项共188项,已基本实现“市县同权”的改革目标。“五证合一”商事制度全面实施。继续推进居民生活用水、用气等价格改革。三是强化企业精准服务。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拓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的服务领域和覆盖面,持续开展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三名”企业和“小升规”企业等培育工作。1-11月,全市新增上市公司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1家;1-10月,实现“个转企”1787家,建成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37家。

四、促进创新转型发展,努力补齐突出短板

一是加快补齐创新短板。获批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和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前三季度,全市发明专利授权4876件,增长33.6%,占比达到17%,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超过3000家;1-10月,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56.8亿元,增长15.2%。全市已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9家、省级28家,新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2028家,累计达9010家。二是加快推进外贸转型。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促进外贸持续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世贸通获得全国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阿里巴巴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公司正式落户。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家级改革试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功落地,1-11月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53.9亿元,为去年全年的3倍。三是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专项整治行动,1-11月,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6.6%,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4.3%;80个市控以上参评断面水质优良率48.8%,功能区达标率68.8%,均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形成危废处置能力47万吨/年、污泥处置能力100万吨/年。大力推进“三改一拆”,1-11月,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886.6万平方米,“三改”总建筑面积2811.9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57.2%和234.3%;改造城中村11.1万户,建筑面积1438.6万平方米。

五、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着力防范各类风险

一是着力维护金融秩序,重点防范风险。印发《宁波银行业“维护金融生态支持实体经济”专项活动方案》,组织打击逃废债、打击非法金融、打击互联网金融等专项整治工作,对P2P、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等7个重点领域开展全面排摸,完成辖内15660家机构的排查工作,1-10月处置非法集资案件52起,涉案金额8.2亿元。二是着力做好社会民生保障。积极稳定就业,1-11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7.8万,城镇登记失业率2.01%,扶持大学生创业实体超过1万家。加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本市户籍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3.4%,市区低保标准从660元提高到744元。开展镇村精准扶贫,巩固“消除6000”贫困现象成果。人代会确定的30个民生实事项目进展良好,22个项目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打通断头路等8个项目预计年底前能够完成目标任务。三是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出台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实施方案,“双下沉、两提升”医改试点推进顺利,契约式家庭医生全面实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全市民办养老机构124家、养老床位23045张,占总床位的47%。国际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基本建成,市图书馆新馆主体接近封顶,市奥体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四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安全。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