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二期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05-26 作者: 俞珠飞 汪敏 王慧 张丹 阅读次数: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治水,是道难题。邱隘镇东雅村的负责人蔡康国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由于村域位置的特殊性,让他对治水更多了一份责任和坚守。
河水发臭,还常发大水。填掉盖厂房可以赚钱,而治理则需要投入资金,是填还是治?他选择了后者,不仅让河水返清,还让全村不再受洪涝之苦。
挖河缺钱,工程推迟还是马上开工?他选择了后者,赊账也要马上开工,让全村人的居住环境大变样。
河通了水清了,该歇歇了,还是继续上项目?他再次选择了后者,让河成为村中一景,更成为村民新生活的一部分。为此,他一年巡河360天,即使生病“挂盐水”,也雷打不动。
前不久,他被评为全省最美基层“河长”,也是全区惟一获此殊荣的基层“河长”。
治水一:臭河,水患,填还是治?——“这是水资源,怎可一填了之?”
2008年,东雅村启动新村建设,东雅河何去何从被摆到了东雅人面前。
东雅河是东雅村主要河道,全长1000余米,那个时候,一天到晚河水黑乎乎的,还漂满了塑料袋、树叶。天气一热,更是臭气熏天,而且,它还时常带来大水。那年“桑美”台风带来的暴雨就将全村变成了一座孤岛。
这样的一条河,不如不要了。村里有人提出索性填掉,一了百了,而且填河能增加土地面积,今后建厂房出租等都将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确实,东雅村太需要钱了。当时这个700多人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三四十万元,“保开门”都成问题。
“这是河,是水资源,怎可一填了之?”自始至终,蔡康国都坚持认为,对于河道,只能“治”。
“今后我们的好生活离不开水。”在蔡康国看来,新村建成后,全村人的生活品质将得到根本性改变,但一个村庄缺了水就不会美,人水和谐应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追求。更何况,河道是行洪的主要通道,岂可填掉。现在村里洪涝灾害多发,原因就在于这条河太弯太窄,最窄处只有六七米宽,行洪能力太差。
在一次次会议上,在一次次与选民互动中,蔡康国向大家反复解释:要解决东雅村的水问题,一靠纳污,二靠老河截弯取直,开挖新河。前者,新村建设已有纳污规划;后者,则是一大问题。“河道要拓宽、取直,水面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就需要挖新河。”蔡康国说,“水问题解决了,环境好了,何愁今后不发展?”他的这一观点成为村里一班人的共识,也成为大多数村民的共识。虽然在开工后有少数村民指责他劳民伤财,但蔡康国始终不为所动。
由于环境改善等因素,如今东雅村人口集聚,厂房、店面房租赁红火。去年,东雅村村级自营收入达到1700多万元。
抉择二:没钱,马上开工还是推迟?——“马上干,借钱也要干!”
2009年,东雅村新河开挖工程启动,但资金却是一个大问题。
据测算,取直老河、开挖新河,共需1000多万元。
而当时东雅村正是用钱的时候,一方面新村建设正在进行中,另一方面标准厂房也开始动工。光这两大项目,当年投入资金就需要五六千万元。而为了凑足这笔钱,蔡康国已经将自己经营十多年的厂房作了抵押,还退掉了已付订金的别墅,卖掉了一间店面房。哪里还有钱挖河?
蔡康国跟施工单位说好话,要求赊账干活,“就凭我老蔡的信誉。”
但一赊就是两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多,施工单位也急了。有段时间,老蔡时不时被追债,追到办公室、路上不说,有时被追到了家里的饭桌前。老伴埋怨:“为了村里的事受这罪,值吗?”
自1995年办企业起,到2009年,蔡康国的资产已有上亿元,他还从未有过如此尴尬的处境。
“值!”蔡康国说,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群众办事。尴尬是个人的,脸皮厚一厚,也过去了,但村里就不一样了。
现在的东雅村确实大不一样了,东雅河延长到了2000米,平均宽达22米。2012年“海葵”台风、2013年“菲特”台风期间,紧挨着东雅河的东雅新村安然无恙。
而且,这个曾经的“臭村”还获得了浙江省水环境示范村、宁波市小康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生态村、鄞州区文明村等多个荣誉。
抉择三:就此打住,还是继续上项目?——“上,要让河更好看,一直美下去!”
2013年,区里出台政策引导亲水河道建设,镇里希望东雅村能做个示范。
蔡康国心动了。此时,历时6年的新村建设刚刚结束,全村人已搬入如城市商品住宅小区一样的新村,但蔡康国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是周围的环境,是村民休闲的场所,亲水河道建设是一次机会。
这一年6月,东雅河启动二期建设。5个月后,青石护栏、杨柳依依的亲水平台、精致的九曲桥和生态走廊,以及临河1万多平方米休闲公园的建成,东雅河成了东雅人的景区。“早晚锻炼散步不用说了,就是看着也舒服。”村民郭福全说,“做东雅人,享福了!”
但蔡康国还没时间享福,2014年担任 “河长”之后,他主持完成了企业污水纳管,还在河道边安装了农田排水管;为让河面保持干净,落实了专门的河道保洁人员,实行动态保洁制度,还着手修订村规民约,增加了河道保护方面的内容。
“早上问了,晚上还要问。”村干部夏仁良说,“挖河时,他甚至夜里也要来工地查看。”
除了春节休息几天,一年365天,蔡康国360天在村里,巡河、管河,事必躬亲,即使今年他已71岁了。
“他把心都操在了治水上!”邱隘镇联村干部周晓燕说,有一次蔡康国脚被烫伤,但每天巡河两次却雷打不动,“在办公室休息片刻,就一瘸一拐又到河边去了。”好几次在办公室挂完吊针,他就前往河边,看看水清不清,有没有人放鸭子、扔垃圾。
现在东雅河部分水质指标已达到三类水标准,这在全区河道中名列前茅。
如今蔡康国已将企业交给子女管理,但他仍兼着董事长。这里有他的一个小算盘,“万一将来村里再要挖条新河或发展个涉水项目什么的,缺资金的话,还得在企业上面动动脑筋。”他说,“要让东雅河一直美下去,让东雅人的生活一直美下去。”
根据村里的实践经验,作为两届区人大代表的蔡康国,还关注、关心全区治水工作,连续多年就疏通河网、打通断头河、清除渔箔等向区里提出建议,如在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开展河网疏通,打通断头河的建议”,为全区的治水工作献计献策。
(本栏责编 陈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