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二期

治理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05-26 作者: 盛人云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日前,常州外国语学校所涉的“毒地事件”,把深埋起来的土壤污染问题以一种爆炸的方式带到了公众面前,使得土地污染与PM2.5一样,成为迅速普及的网络红词。

  土壤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一样,都对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但与后两者不同,土壤污染是一种“看不见的污染”,不像雾霾、水体污染被公众特别关注,它具有缓慢性和隐蔽性的特征,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数百年时间才能恢复。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不但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而且治理周期较长、成本高。

  土壤污染的特点决定了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使土壤环境状况堪忧。表土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几乎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表土的肥力决定了生物圈的第一性生产力,它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源泉,是文明得以形成的基础,历史上由于对表土缺乏保护意识造成文明湮灭的例子并不少见。如果今天我们仍然在这个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会意味着大片国土失去对国民经济的承载能力,在深层次形成中国最大的生态安全问题。

  治理土壤污染是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但再难治理也必须治理,而且刻不容缓。当前各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大都由政府花钱,而许多化工污染企业系国有或集体企业,它们“污染赚钱走人”,完了都让政府买单,实在是无奈之举。因此,要治理土壤污染,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尽快出台土壤修复法等相关法律与土壤修复的国家技术标准,使土壤修复有法有据;同时,要尽快明确“谁污染谁治理”(或者“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此外,要立足预防,建立相关的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基金,为生产中的污染及搬迁后土壤修复做好资金准备。总之,只有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格的执法,坚决做到不换发展思路就换人,毁了生态环境追究人,才能规范大家的行为,促使全社会拒绝污染,共同呵护美丽中国,共同追逐中国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