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案摘报

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发言摘登

信息来源: 宁波日报 ??发布日期:2018-01-19??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名城名都

  发展实体经济 加快创新转型

  孙黎明代表说,要着力发挥智能经济对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的推动作用,大力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业整体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扩大智能制造覆盖面。

  奚明代表说,要瞄准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物联网、远洋船舶制造等领域重点产业项目的建设和储备,积极引进一批引领性强、成长性好、带动性大的产业项目。

  黄春龙代表说,要探索设立专项信保基金,发挥信保基金的增信作用,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服务智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裘银芳代表说,要综合运用直接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定向委托、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业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单谟君、周晓峰代表说,要想方设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投资难、用工难、用地难等问题,努力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和经营成本,真正让企业“轻装前行”。

  叶剑鸣、沈国强代表说,要加大扶持促进力度,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采用自建共建等方式,引进研发团队和研发机构,建设研发平台,重点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程技术中心。

  叶鸿星代表说,要充分利用在甬各级科研机构的设备资源和创新团队,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建设。

  钱荣麓代表说,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力度,加快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专利综合服务平台,在专利价值评估、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专利托管、专利权质押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吴杰代表说,要创新政企联动机制,探索推行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三方互动的干部交流机制,增进企业与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的相互了解和融通互动。

  葛文枝、金文姬代表说,要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出台具体政策,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让在校学生更早熟悉工作岗位,培养形成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王结华代表说,要完善紧缺人才认定、项目支持、财税金融扶持、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引进一批国内外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和高端团队。

  陈萍萍、张飞忠代表说,要充分发挥“宁波帮”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打好“家乡牌”,鼓励引导海外巨子通过自身的能量和广泛影响力,助推高端人才来甬投资兴业。

  柳农峰代表说,要加强对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引入卓越绩效等新型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金伟良、耿黎代表说,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动态高端人才需求库与目标库,以活动会晤与私人对接等形式进行精准对接,最大程度提高人才引进效率。

  李立峰代表说,要加快推进中意宁波生态园、“千人计划产业园”等重大功能平台建设,吸引落地一批智能经济项目,努力打造杭州湾经济区的智造中心。

  叶辉代表说,要推动电商园区、金汇小镇、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存量平台“二次创业”,突出平台特色专长,瞄准细分领域,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产业,在集聚龙头企业、提升贡献产出上做文章、下功夫,实现产业集聚效应成倍放大。

  路波代表说,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形成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核心的“一区多园”联动发展机制,系统整合全市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园(基地)、省级高新园区、特色产业园等各类创新平台。

  孙竹影代表说,要以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为契机,建设创新设计和工业大数据两大云平台,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云制造的先进组织理念,促进制造业再分工、生产资源再分配、生产方式再变革。

  全面深化改革 释放改革红利

  潘银浩代表说,要打造集聚政府政策和服务的“一门式”窗口,制订企业服务清单,完善企业诉求汇总、跨部门协作与跟踪督办机制,解决各类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和突出问题。

  王玉琪代表说,要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身份认证、电子签章、信息归档等全流程电子服务。

  许会祥、宋达军代表说,要打通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各级“最多跑一次”服务链,实现实体办事大厅与网上办事大厅的融合,打造全网通办的服务体系;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政府监管效能,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在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中的作用。

  汪海明、何琳代表说,要解决审批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与“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的审批工作人员队伍;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以“一次性的承诺”改革“一箩筐的审批”,推动投资项目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全过程监管服务转变。

  高庆丰代表说,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机制,探索推进国企“混改”和资产证券化运作,拓宽融资渠道,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王结华代表说,要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和政策体系,尤其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培育和发展专业技术转移机构,促进科研成果更有效地转变为生产力。

  丰华、赵宝荣代表说,要集聚军工科技资源、科技成果、高端市场等军民融合要素,打造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引导民营企业与军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胡祖广代表说,要强化海洋旅游统筹发展机制,推动全市海洋旅游统筹规划和区县(市)差异化发展,加强市域之间联动发展,谋划开辟与舟山地区互动的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地区之间合作共赢。

  李伟平代表说,要建立企业资源产出绩效与土地、用水、电力等生产要素分配、激励奖惩相挂钩的联动机制,实行“有保有压”差别化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优秀企业倾斜。

  费伟华、周成代表说,要推进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加快建立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机制和闲置土地收回机制,通过督促开工建设、收回土地使用权、司法处置等方式,盘活现有土地资源,保障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的工业用地。

  耿黎代表说,要建立农业资产评估体系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信息交流平台,推动“两权”抵押贷款,解决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

  张亚平代表说,要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创新推广知识产权、股权质押等新型融资产品,通过增值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扩散技术创新成果,全面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引导金融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胡增辉代表说,要优化城市管理体系,完善轨道交通网线规划和建设,引导城市空间合理扩展,促进主城区以及外围组团之间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人才的流通互补,使宁波城市人口分布、资源组合和城市结构更趋合理。

  李红蓥代表说,要健全海洋生态修复机制,建立韭山、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打造“和美海岛”。

  石冰代表说,要改革创新扶贫机制,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做好低收入群体保险保障。

  路波代表说,建议加快推进我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薪酬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融入“一带一路” 深化开放发展

  柴利能、夏崇耀代表说,要进一步发挥我市港口优势,以争创国家级“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为统领,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取国家级自由港航服务改革试点。

  贾骏、邹国营代表说,要深化甬舟共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以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港建设为核心,健全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快打造海铁联运、江河联运、公铁联运的多式联运示范城市。

  褚孟形、曹云代表说,要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邮件互换局二期建设,同时在规划编制、土地保障、特色小镇创建等方面加大对正在谋划的航天航空小镇的支持力度。

  柯建东、罗进代表说,要强化相关企业“走出去”的载体支撑,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布局建设产业合作园区、国际物流园、国际创新园和商品营销中心等。

  徐苏涛代表说,要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跨境金融保险服务新体系,探索申请建立“一带一路”巨灾保险合作基金,并争取将基金永久落户宁波。

  杨军代表说,要加快建设由政府部门主导,研究机构、金融部门、中介组织和专业律师深度参与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沟通平台,为本地企业开展跨境商贸合作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张盈军代表说,要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开放机制,与长三角四省(市)加强协调联系,重点在对外开放平台、贸易政策、经贸活动等方面相互支持和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

  孙竹影、方锡姣代表说,要探索打造“一带一路”账户、人民币跨境交易、人民币跨境投资的“政策洼地”,积极争取试点资本项目开放相关政策,提升外汇结算便利程度,谋划培育以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为企业转口贸易提供更大金融支持。

  胡震珍代表说,建议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建立宁波市级外贸监测和预警制度,及时向宁波广大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披露外商投诉记录、外商中信保不良记录、违法外商黑名单库、进出口各国政策预警等信息,为我市企业“走出去”建立一道安全可靠的“防火墙”。

  周昌林代表说,要积极向国家争取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先试各项政策,设立专项财政扶持基金和优质项目“种子库”,并成立相关研究智库。

  邱劲锋代表说,要提升“互联网+”在内外贸流通领域的应用水平,加快海外仓和境内仓建设,推动出口产品向优质优价提升。

  宋小赞、张飞忠代表说,要打造功能完善的外贸电商平台,深化“世贸通”“中基惠通”“铁大大”等建设,更精准地帮助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称、信用不对称等难题。

  王兴兵代表说,要进一步优化外贸产品结构,扩大文具、模具等传统出口产品品牌优势,培育新的出口产品,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邱智铭代表说,要依托宁波国际服装节、“16+1”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重要展会,进一步加大对宁波商品的国际宣传和品牌推广,不断提高宁波制造产品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施建耀代表说,要大力弘扬宁波“海上茶路”文化,依托现有金钟茶城,启动“宁波茶城”规划和建设,打造面向国际的宁波茶文化品牌。

  蒋善文、汪海明代表说,要加大宁波对外交流力度,主动承办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国际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和高端学术论坛等活动。

  赵肇丰、魏祖民代表说,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开放氛围,充分利用国际友城、省市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会及民间友好机构等资源,努力畅通宁波对外交流渠道。

  赵永清代表说,要努力挖掘古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当代文化价值,积极参与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并依托海丝国际音乐产业合作联盟,举办“海丝”国际音乐节,实现古今海上丝路文化的传承和对接。

  陈跃鸣代表说,建议抢抓机遇,率先启动“一带一路”语言能力建设工程,探索成立宁波市“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国际学院,为“一带一路”合作交流输送紧缺的新时代语言人才。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宁波

  叶敏、徐卫民代表说,要巩固剿灭劣Ⅴ类水的前期成果,强化长效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发挥好区级河长、镇级河长、村级河长、民间河长以及“河小二”、治水志愿者等作用,确保河长“管、治、保、督”责任落到实处。

  华伟代表说,要提质增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既要试点先行、总结推广,又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措施。

  宋小赞、张子和、戴美飞代表说,实行“湾(滩)长制”,要建立完善机制,形成部门合力,做好海陆统筹、湾河共治,对海域、陆地、岸上、河道、海洋周边进行综合系统治理。

  俞海波代表说,要建立饮用水源水库“库长制”,纳入“河长制”统一管理。

  王照栈代表说,要建立以沿海乡镇(街道)为主体、养殖户和渔民参与的海漂垃圾清理机制,全面及时清除海漂垃圾。

  洪国年代表说,要加大对四明山区域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生态修复保证金制度、各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减轻四明山区域生态保护压力。

  林萍代表说,要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出台餐饮油烟排放地方标准,制订居住区、商住区餐饮店选址负面清单,提高油烟型餐饮进驻门槛。

  孙群燕代表说,要强化幼儿园、中小学校室内空气质量治理,为校园师生生活、学习营造更加健康的环境。

  丁晓芳代表说,要把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审批项目环评的前置条件,严格项目的环境准入。

  金亚东代表说,要在工地源头推广工程泥浆现场固化制度,大型工地的建筑泥浆实行现场固化处理,泥浆不出工地;规模较小的工地实行相对集中固化处理,禁止泥浆直排。

  孟伟建代表说,要加快推进沿象山港产业带工业固废填埋项目建设,优化宁波南部区域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的结构与布局,提高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切实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林益满代表说,要做好养殖海域承载力调查,优化养殖品种,推广立体生态混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养种模式,形成养殖水体的良性循环。

  邹黎明、傅洪光代表说,要推进“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打造高质量小微产业园,引导规范整改转型,实现工业用地二次开发,从源头减少环境治理成本。

  叶建荣代表说,要在水源地建立一定数量的污水集中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及生物能源发电等循环经济综合体,提升我市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水资源利用水平。

  朱升海代表说,要加快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建立操作性强的生态标准和执行体系,对有利于当地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实施“绿色补贴”。

  胡增辉代表说,建议在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开通时同步优化公交线路,有效整合公共交通资源,改善运行效率。

  周成伟代表说,建议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出台政府采购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加快充电桩和LNG天然气加气站等配套设施的布局建设。

  周青法代表说,要建立以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公安、住建、发改等部门协同的管理机制,规范共享单车管理。

  吕杰平代表说,要将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知识纳入全市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育和社会实践内容,从学生开始培养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

  泮玉娣代表说,要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合理确定转移支付标准,严格监督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促进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常态化、制度化。

  项岱军代表说,要全面推进宁波市生态区保护立法进程,以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殷莉萍代表说,建议将“禁塑”内容列入《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从立法层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严格控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和使用。

  施建耀代表说,要合理修订政府招投标条例,引入先进的治水环保企业和技术。

  提升城乡品质 改善民生福祉

  胡余贤代表说,要统筹推进杭州湾、三门湾、象山港保护与开发建设,实现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

  陈国军代表说,要大力开展楼宇招商,实施楼宇整顿规范专项行动,切实提高商务楼宇产业集聚度和产出贡献率。

  徐建华、裘为民代表说,要推进宁波都市圈高速公路、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和交通枢纽站建设,加快完善都市圈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杨茂源代表说,要对四明山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筹开发,努力打造成宁波的亮丽名片。

  林坚代表说,要加快大花园建设,加大各区县(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度,做特做精“百村千宿万景”工程,努力打造长三角最佳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方坤根、杨云生代表说,要在市区中心位置设计建造一批符合时代气息、宁波特色的景观绿化,推动城市落叶景观大道建设,彰显城市魅力。

  王泰琅、李晶代表说,要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做好全市厕所规划编制,推广厕所建设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解决“找厕难”“如厕难”等问题。

  裘银芳、安学君代表说,要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郑经治代表说,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以规模化为基础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步伐。

  宋达军代表说,要大力发展农旅融合项目,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扩大乡村休闲旅游影响力。

  李岚代表说,要尽快开放利用屠呦呦旧居、孙传哲故居等名人建筑,作为象征宁波城市品质的“城市名片”。

  朱升海代表说,要重视和挖掘王阳明的名人资源,使其成为宁波城市的鲜明文化符号。

  吕莹代表说,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对志愿服务加以规范,激发社会大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马慧芳、孔萍代表说,要做好幼师资格审查、背景调查等工作,严格准入并提高专业化水平。鼓励引导全市各类高校加强与国内外优质高校的合作。

  金亚东、方锡姣代表说,要对民办教育产业统筹规划,支持民办学校办出特色。加快推进“租售同权”工作,推动“租售同权”下的教育公平。

  刘建丽代表说,要引进高水平临床医学和药剂学专业人才,充实养老机构的医疗力量。

  邱海燕、袁海鸿代表说,要加强社区医疗服务,提高本地就医服务效率,要强化医疗费用控制,减少过度医疗,加强医疗服务监管。

  郭咏梅、陈军浩代表说,要推进宁波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加大对“家庭医生”工作的扶持推广力度,提高居民的接受度。

  沈平绒代表说,医联体资源应错位发展,加强县域专科医院建设。

  梁孟丽、施文娟代表说,要加大市级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力度,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全市医务人员“一盘棋”管理,促进医务人才队伍有序流动。

  柳农峰、石冰代表说,要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互衔接,发展各层次养老服务机构。推行保险扶贫政策,解决低收入群体因意外事故、因病、因灾的致贫返贫问题。

  杨勇代表说,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黄军军代表说,要加快推进宁波全域内供水设施的衔接与联网,建立跨区域联网供水机制,实现跨区域多水系联合互补供水。

  方红萍、杨芳萍代表说,要及时介入并依法处理破坏房屋结构、违章搭建、违法装修等侵害业主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加大对二手车交易欺诈、涉黑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王美珍、张月尔代表说,要切实加强居民小区特别是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工作。要出台非管输天然气供气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和办法、点供式液化天然气的行业监管办法。

  王辉代表说,要完善电动自行车准驾、非机动车保险制度,加大电动自行车违法处罚力度。

主办: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浙ICP备15005116号-1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