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bt365官网 发布日期:2009-04-23 作者: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编纂《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政权的建立、巩固和政治制度的建设,历来是方志所关注的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从建国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算起,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通过编志,对历史作一次回顾,不仅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添砖增瓦,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方志存史资治、鉴往昭来的作用。纵观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历史轨迹,尽管其前进道路上曾遇到过艰难曲折,甚至被迫中止,但仍可以明晰地看到,正是这一曲折发展的历程,为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重要经验教训,可以从中领悟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通过准确而充分地反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不凡经历,既可以展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丰硕成果,又能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的深刻道理,从而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不懈努力。编纂《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志》也是人大自身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艰苦奋斗,孜孜以求,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宁波的发展和完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编志,可以把散存于各部门和个人手中的相关资料挖掘、整理出来,使之升华,成为系统、科学的历史文献,为人们认识、研究并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产生之初,就着手研究、部署《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志》的编纂工作,经过四度春秋,终成美事。

  准确、客观、全面地记述历史,是方志编纂的基本要求。志书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正确地反映半个多世纪以来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曲折发展的历程,充分反映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一些历史问题阐述,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判别、取舍材料;坚持正确观点,客观地介绍历史背景,说明事件来龙去脉。同时,坚持详近略远的原则,把记述重点放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大工作的发展上,凸现二十多年来人大工作的崭新局面。

  方志的体裁、结构和章法自成一格。它要求事以类聚,横排门类,纵述事实,通常是述、记、志、传、图、表、录兼俱,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志》遵循方志编纂通则,根据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方人大工作特点,真实而科学地记述了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诞生、发展和现状,篇目安排多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为要素横陈,以届次和时间为顺序纵述,尽力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使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志》在特色的提炼上下了一番功夫。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也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为了充分反映市人大代表在地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志》从两条途径详述了代表的作用。一条是在相关篇章中记述代表集体行使职权,如审议工作报告、对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提出议案建议等,这种记述不是简单化、概念化的寥寥数笔,而是真实地、充分地反映代表的意志和心声。另一条是独辟蹊径,将代表在闭会期间执行职务情况专设一篇,着重记述了代表视察活动、评议执法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和列席常委会会议等,从而使代表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代表当家作主的形象更加丰满。

  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逐步完善,人大的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常委会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志》尝试将常委会会议行使职权和闭会期间的重要日常工作分为既相互关联,又各有领属的两篇。这样,既符合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又使常委会的工作得到比较充分的反映,时代特色更加突出。

  《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志》主要记述市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重要活动和工作。鉴于市人大的诸多工作如代表选举、执法检查、调查研究等等,都与区、县(市)人大密不可分,区、县(市)人大也有入志的愿望,志书特设一篇,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市属区、县(市)人大概况,让读者能全面了解宁波的人民代表大会全貌。

   为了方便人们全面解读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历史,志书设了人物篇,对历届市协商委员会和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人作了简介,同时辑录了市协商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及其工作机构组成人员,市政府(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和宁波海事法院负责人等名单。此外,还将宁波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汇总设篇,以备查考。

  志书是经世致用的历史文献,它以其真实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确立了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为了保证志书质量,编纂人员以对历史、对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研讨,反复求证,从数千万字的史料中筛选、提炼出百余万字的志稿,实属不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国家和人民曾经付出沉重代价而作出的历史选择,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必由之路。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热情。我们坚信,在中共宁波市委的领导下,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定将进一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全面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再铸辉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